城市道路景觀規劃設計的幾點思考
[摘要]本文從道路綠化應該注意的問題以及道路景觀和營造等幾方面來強調道路空間的藝術設計,提高城市品位。
[關鍵詞]城市道路;景觀;設計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生活,周邊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間環境,人們對城市最直接最經常的感受來自于街道,因此道路的景觀構成對城市形象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1.城市道路景觀規劃設計應該遵守的基本原則
應符合城市規劃的各項規定,滿足道路設計和使用的各種要求,如道路紅線、線形、斷面、道路性質、建筑紅線、兩側建筑規定以及各類設施的布置,與道路的功能性質相協調。城市道路系統規劃應與城市景觀系統規劃、綠地系統規劃等協調一致,相互融合,使城市道路不僅滿足交通的需要,而且成為游覽休閑、生活交往的重要場所。城市道路系統整體景觀特征應與城市景觀和風貌特征及歷史文化特點相協調,道路系統景觀應整體統一。但不同性質和要求的道路應具有不同的景觀特色,要保持環境特有的景觀特征。按照功能要求和美學原則組織各景觀要素。城市道路景觀要:平面布局清晰;空間展開序列完整;形體、色彩、質感的處理協調;發揮道路環境生態綠化作用。
2.城市道路景觀綠化設計各個階段需要注意的問題
城市道路系統是城市的“骨架”,同時也是城市公共生活的主要空間,也是構成城市景觀最重要的部分。
2.1中央隔離綠化帶
中央隔離帶綠化的主要功能是防止相對車輛眩光照射,美化路容,減少行車所引起的精神疲勞,還有誘導行車視線方向,隔聲防塵的作用。種植形式可規則式種植。用相同品種、相同規格的苗木,按低密度、等距離的單排或雙排種植成綠籬,修剪整齊美觀,由于中央隔離帶土層薄、立地條件差,樹種上應選擇耐修剪、生長慢、枝葉濃密、抗逆性強的品種。常見的有蜀檜等。也可自由組合式種植。選擇灌木草結合,立體配置,按等距離的散植,造型上不宜繁瑣,簡潔組合為佳,形成點綴式,減少蜀檜的單調感,給人以豐富的視覺效果。
2.2兩側車行道分隔綠化帶
兩側車行道分隔帶寬度不一,窄者僅1m,寬者可10m,一般窄的分隔帶上僅種植低矮灌木或花卉地被,既不妨礙視線,又增添了景色。隨著寬度的增加,植物配置形式多樣。利用植物的不同姿態和色彩,將常綠、落葉喬木、灌木,花卉地被等組合配置成高低錯落、有層次的線形景觀。對于一些土質瘠薄,不宜種植喬木處,可配置抗逆性強的灌木、花卉,按等距離的重復變化組合形式種植。無論是何種種植方式,都要注意的是,在道路端頭、人行橫道和車輛拐彎處不宜種植喬木,灌木的高度也不能妨礙行車視線。
2.3行道樹綠化
行道樹其主要功能是行人蔽蔭。由于其受到土地面積的限制,寬度往往在1~1.5m,而且行道樹上方常與各種電線發生矛盾,地下又有各種電纜、管道等,應在行道樹四周設置樹池,以便養護管理,行道樹選擇上應抗瘠薄、根系較淺、枝葉濃密大的樹種,以達到更好的遮蔭作用。
2.4邊坡綠化
邊坡綠化可分為上邊坡和下邊坡綠化。上邊坡綠化是由于開挖土方所形成的路面以上的邊坡綠化。土質邊坡上可采用草坪噴播、藤本植物進行垂直綠化,石質邊坡可采用掛網噴播的藤本攀緣類植物綠化。下邊坡綠化是由土石方堆填路基所形成的路面以下的邊坡綠化。在土質邊坡高度相對較小的地段可種植喬木和灌木,它們的根系不僅能固土,吸收并輸送葉片,從而減少地表水流至坡下,有利于防止降雨出現的坡面滑落。在土質邊坡高度相對較大的地段,不宜種植大型喬木,因為直栽的高樹在樹坑附近根系較淺,易被風吹倒,其根系的延伸生長,又會造成路基的破壞。
2.5互通立交區綠化
互通立交區綠化是指公路自身有其他道路形成的立體交叉橋的綠化。因此這部分綠化有較大的綠化寬度,在滿足行車功能的需要和視覺要求下,結合原有的環境,創造出一種豐富多彩的意境。這也是道路綠化中最能體現人文意境的綠化設計部分。
3.城市道路景觀設計要符合用路者的行為規律與視覺特性
道路綠化景觀設計既要滿足植物與環境在生態習性上的統一,又要通過藝術的構圖原理體現植物個體及群體的形式美,即符合繪畫藝術和造園藝術的統一、協調、均衡和韻律的四大原則。因此,在樹種配置上應考慮道路的長度,不同的道路形式,同一條道路以不同的區塊重復,以一種復現的節奏感來形成一種韻律,達到心境的平和,符合道路的景觀要求。
不同用路者的視覺特性也是進行道路景觀設計的重要依據。不同的道路性質,各種用路者的比例,做出符合現代交通條件下視覺特性與規律的設計,以提高視覺質量。在道路景觀意象實體方面,控制五大要素:通道、標志物、邊緣、區域、節點。根據用地現狀、功能分區以及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特色景觀功能區域和節點,結合城市文化,突出引導功能,兼顧其他功能,注重功能互補,達到和諧。
4.選擇適宜的園林植物形成優美穩定的景觀
道路綠化樹種選擇應考慮到道路綠化帶主導功能的遮蔭、降溫和防風作用。綠化樹種配置以鄉土樹種為主,突出“綠色”,使常綠喬灌木始終貫穿所有道路,喬、灌、草相結合,層次豐富,疏密有致,根據人的心理需求,著重突出春花、夏蔭、秋色,達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景觀效果。要根據當地氣候、栽植地的小氣候和地下環境條件選擇適于在該區域生長的樹木,以利于樹木的正常生長發育,抵抗自然災害,保持穩定的綠化成果。應選擇適應性強、生長強健、管理粗放的植物。
喬木樹種在道路綠化中,主要作為行道樹,其作用是夏季遮蔭、降溫、綠化美化,并且要有一定的滯塵效果。落葉樹種選擇榆樹、銀杏、合歡、白蠟、欒樹等樹種;常綠樹種選擇雪松、大葉女貞。灌木樹種在道路綠化中,主要作為綠化帶樹種,其作用是增加綠量、減少噪聲。選擇花石榴、黃刺玫、女貞、迎春、榆葉梅、紅瑞木等。
5.道路元素要協調,形成完美的景觀
在現代交通條件下,要求道路具有連續性,而綠地則有助于加強這種連續性,同時綠地也有助于加強道路的方向性,并以縱向分隔使行進者產生距離感。道路還應與周圍地形協調,對靠近山地、河湖、丘陵的道路景觀應有不同的處理,城市地形的特征會給城市景觀帶來個性,而道路作為一個城市的骨架,就必須與地形盡量融合,以形成道路與地形特點相適應的視覺特征。
除此之外,道路不僅要與街景中其他元素相互協調,與地形、沿街建筑等緊密結合,使道路在滿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還要與城市自然景色(地形、山峰、湖泊、綠地)、歷史文物(古建筑、古橋梁、塔、傳統街巷等)以及現代建筑有機聯系在一起,把道路與環境作為一個景觀整體加以考慮并做出一體化的設計,創造有特色、有時代感的城市環境。
城市道路景觀的服務對象為城市居民,景觀設計應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并充分挖掘城市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及地域特征,滿足各種不同情感的需求,盡量做到自 然布景與規劃布景相結合。